欢迎来到重庆麓沁心理服务有限公司网站!咨询热线:400-600-8985
 023 60849499
 186 02381782
您所处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心理咨询

“不想上班”成全民危机,87%的人对工作豪无激情(还有救吗?)

发布日期:2020-08-04来自:麓小沁


本文作者 / bill
心理知识专业指导 武金红



01.
当代职场图鉴

 
这是一个人均“不想上班”的年代。

阿东,23岁——刚闯入职场的后浪
经过了与工作的“热恋期”后,
面对看不到尽头的工作计划,
开始感到身心俱疲:
白天不想说话,
上班失去了激情。

20200730150358.gif

晚上回家放下包拿起手机就开始躺尸
短视频的播放声中偶尔传来两声猪叫般的笑声。
第二天闹铃响起时,
脑中流过上百个请假理由,
*终只能靠意志力挣扎着起床上班。

timg (2).gif

就.......很累。
 
阿珍,32岁——隐形的职场中浪
与萌新不同,
没有过多的怨天尤人,
同样份的疲惫,
不同方式的面对。
面对名为“上班”的枷锁,
和名为“贷款”的刑具,
早已接受了自己无力挣脱的事实,
与其憋屈自己,
不如奋起摸鱼
熟读公司每一行规章制度,
无论政策怎么变,
总能通过带薪拉翔等方式,
成功薅到资本的羊毛。
偶尔在厕所玩手机时,
脑中会一闪而过“工作的意义”等词汇,
却又在抽水马桶的哗哗声中被冲走。

微信图片_20200730154131.jpg

就......很实在。
 
强叔,年近半百——即将下车的职场前浪
“上班的意义?”
早已成为二两白酒下肚后的笑谈,
现在“倒计时”是他的工作信条,
靠下班倒计时用来渡过每个加班的日夜,
配合周末倒计时和退休倒计时,
不断给自己年迈的身躯充电,
坚持!

坚持就是胜利。


20200730152654.gif

就......很能熬。
 
总的来说,
现在职场现状就是:
人人都想着“老子明天不上班”,
却又行尸走肉般地打着卡。
不想上班是常态,
想上班只是偶然,
而上班,则是必然。

timg.gif

美国华盛顿的咨询公司盖洛普(Gallup)
2013年的抽样调查发现:
只有约13%的人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有参与感,
意味着,
另外高达87%的人对工作毫无参与感。
原来不想上班,
还真是个“全民危机”
 
 
02.
不想上班?
可能是内心发出的求救信号
 
 
“不想上班”的原因很可能是“职业倦怠”。
简而言之就是身心都被工作掏空了,
陷入一种心理枯竭的现象
 
20200730152700.gif

去年5月,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职业倦怠列入了国际疾病分类(icd-11)名单中,描述为:“一种因长期工作压力导致的、尚未成功控制的综合征”

所以,“不想上班”不仅仅是句吐槽,
很有可能是,
透支的身心给自己的一个求救信号
陷入职业倦怠的人经常会有头痛、
失眠等身体上的不适
以及抑郁情绪、焦虑等心理问题
 
不仅如此,
职业倦怠对我们的家庭生活、
人际关系也有负面的影响,
比如,
人们会把工作倦怠带来的坏情绪,
带进和他人的相处之中,
特别是带入到家庭中,影响和家人的关系。 

另外,
对那些从工作中汲取意义感的人们来说,
职业倦怠的打击是双重的,
不单工作失去了乐趣,
对工作的痛苦还阻断了人生意义感的来源
生活的意义随着工作的意义一起消失了
 
timg (1).gif

怎么判断自己是否陷入了职业倦怠?
职业倦怠有三个特征
1. 情感衰竭:
对工作没有了干劲。
对任何事情任何人都提不起兴趣,
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。
2. 个人成就感低
工作失去了意义和价值,
找不到职业带来的成就感。
3. 去人格化
经常出现愤世嫉俗、
尖酸刻薄的想法,
对同事和客户感到厌烦,
可能还经常偷偷吐槽:
“这群人是不是有病?”
 
麓小沁再给你翻译一下:
1. 情感衰竭:
我选的英雄贼无聊、被完克,我挂机了。
2. 个人成就感低:
这游戏越玩越没意思,我挂机了。
3. 去人格化:
哼,猪队友,带不动!我挂机了!
 
这下你懂了吧,
职业倦怠就是:
我英雄没选好!游戏太没意思!队友比我坑!
老!子!不!玩!了!
 
u=1330742785,308306651&fm=26&gp=0.jpg

 
03.
好好的工作,
为什么突然就不想玩了?
 
 
还记得刚入职场时,
鲜衣怒马少年时,
谁还不是个想slay全场的萌新呢,
怎么还没进化成大佬,
就倦怠了呢?
 
Maslach和 Leiter (1997) 综合了不同研究,
认为是人与工作场合之间长期存在着冲突,
使得人们产生了职业倦怠。
麓小沁为你总结了一下,
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:
 
冲突1:奖励的不公平
一位不在乎钱的马老师曾经说过:
“人离开就两件事,钱不到位,心委屈了。”

timg.jpg

无独有偶,另一个双休日终结者任老师也说:
“钱给够了,不是人才也是人才。”

timg (1).jpg

嚯哟,看看人家这觉悟,
怪不得能带出国之栋梁企业!
说着看了看工作群里正在画饼的老板
手上的工资条

微信图片_20200730154135.jpg

原来职业倦怠的原因就是:
收入与工作付出不匹配所造成的不公平感!
此处建议@老板(不怕死的话)
 
当然奖励不平等所指的,
不仅仅是工资、福利,
它也包括没有得到足够的内在的认可

为什么我干活费了这么多力老板却不以为然?
为什么优秀员工不是我?
我加班不够多吗?
我哪个任务做砸过你说?你说啊?嗯???


13435246346.jpg


健康心理学杂志
(the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)
研究超过2万名美国和其它30个国家职场人,
发现收入不平等与职业倦怠存在相关性。
长期付出与收获不匹配,
就会让人备受打击,
失去努力的动力,
从而带来职业倦怠。
 
冲突2:工作负荷过高
当代社畜现状:
我们虽然工资低
但是工作负荷高啊!
 
微信图片_20200730170940.jpg

*近有个网络热词很火:“内卷化”
指的是:
“靠极端剥削、压榨自己,
从而在社会中获得竞争优势的做法。”
什么意思呢,
比如你在公司上班,
每天8小时,上五休二,月薪1万。
但有人愿做995,月薪1万。
还有人愿做996,月薪1万。
如果你们能力差不多,
你说老板会更愿意用谁?
不用问你都知道结果。
你说:“好,老子找下家。”
可打开求职app一看,
发现行业普遍需要996,
再不济也要995,
月薪还只有七八千,
而几百万愿意997的大学生正准备毕业。
面对要还贷的房子车子,
面对嗷嗷待哺的孩子,
面对日渐老去的父母,
请问你怎么办?
*后的结果一般是这样:
你把心一横,
卸载了所有求职软件,
默默鼓励自己,
没有996过的人生是不完整的!
真香!
 
但凡事都有限度,
如果长期工作强度过高,
超过你所能承受的临界点
随之而来的压力、焦虑只会把你掏空,
紧接着就进入职业倦怠。

timg (2).jpg

 
冲突3:人际关系的不适配
当我们开始一份新工作的时候,
我们忍不住会幻想一个完美的工作氛围:
领导牛逼且容易相处、
同事们和谐互助同甘共苦、
......
醒醒

入职以后才会发现:

公司好low...
工作效率超慢,会不会做事啊小老弟?
这么简单的事,为什么别的同事就是不配合我?
客户为什么总是能鸡蛋里挑出骨头?
如果是我来领导,这个产品不可能这么傻X。


4125388585.jpg

当人们工作中,
长期失去与他人的积极联系,
或者与同事、领导,
存在长期和未解决的冲突。
就会让我们产生沮丧和敌意等消极情绪,
消极情绪又进一步激化与他人的冲突,
从而减少了工作中获得支持的可能性,
*终让我们与同事、领导不断疏离。
不断疏离产生的孤独感,
带来的也是不断累积的职业倦怠。
 
冲突:4: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
 
微信图片_20200730162537.png

不论是职场新人,
还是混迹多年的老司机,
在日复一日地操作office三件套时,
总是忍不住灵魂发问:
 
就这??
 
我这么能的人,
就无休止地干这些事儿?
像是身披铠甲脚踏祥云的孙悟空
却只能默默地当弼马温
 
根据存在主义的观点,
人相信自己的生活是有意义的,
他们从事的工作具有
“英雄般的意义”
而实际工作中,
受限于你的能力、
职位高低、职业特性等等因素,
让你有一种“怀才不遇”的感觉
于是现实与理想预期的反差便出现了,
久而久之得不到改善,
便会感到无助和无望,
失去了“英雄版的意义”,
倦怠也就自然发生。

35635625253.jpg

冲突5:价值观不符
简单来说就是三观不符
自己不认同公司文化,
工作过程中,
却不得不做一些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,
甚至是有违道德感的事。
例如:
为了销售业绩不得不撒谎,
或是不得不宣传歧视性的内容,
强制性转发公司内容到朋友圈微博,
还有不准请假的各种大型尴尬名场面:
公司团建、公司年会......
 
微信图片_20200730154119.jpg

毕竟公司团建已经成为:
继年终奖发放结束后,
第二个离职潮。

微信图片_20200730160144.png

相信看到这里,
有些小伙伴会说:
靠,这不就是我吗?5样全占了,
顺势打开电脑准备编辑简历了。

别着急,
看看银行账户先。
跳槽说到底只是一种逃避的方式
如果跳槽真能避免职业倦怠,
也就不会出现频繁跳槽了。
事实是跳槽到另一家看似“更好”的公司,
一段时间等待新鲜感过去以后,
职业倦怠就再次来袭。
 
我们怎么摆脱职业倦怠呢?
首先可以问问自己,
我为什么变得倦怠?
 
 
04.
如何摆脱职业倦怠?
 
 
我们可以依照下图为自己做一次自我评估,
发现自己和工作之间的冲突到底在哪,
然后找到自己*有可能改善的领域。
 图片1.png
(蓝色部分为自我评估)
 
麓小沁教你两个方法减少自己与工作的冲突,
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职业倦怠。
 
①调整预期,让它变得合理。
虽然听上去像是麓小沁要叫你做阿Q,
但其实有时候让我们陷入职业倦怠,
恰恰是因为我们的预期过高。
而期望越大,失望也就越大。


一项以200名英国年轻运动员为样本的研究中
(Jowett, Hill, Hall, & Curran, 2015)
我们可以发现,
当人陷入一种
“完美主义忧虑”
(perfectionistic concerns)
更容易产生倦怠。
而长期达不到预期,
则更有可能让我们陷入
“习得性无助”的状态之中,
这是一种因为重复的失败而形成的,
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,
俗称“破罐破摔”
 
适当降低自己的预期到合理的范围,
与工作的冲突就会减轻,
职业倦怠自然也就能得到缓解。
 
1243245346356.jpg

②学会休息:
发展一个容易带来“心流”的兴趣
 
先给大家看一个魔幻的等式,
人=吃饭+睡觉+上班+玩。
猪=吃饭+睡觉。
代入:人=猪+上班+玩。
即:人-玩=猪+上班。
结论:
不懂玩的人=会上班的猪=职业倦怠的社畜

图片2.png

你还别不承认,
我们大部分人都不会“玩”
仔细想想每次放假你都在干嘛?
补觉?胡吃海喝?急行军式旅行?
姿势不对,越休越累!
 
到底怎么休息呢?
知识点又来了,
先了解下什么叫“心流”(Mental flow)
心理学中指:
将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。
简而言之,
就是专注一件事到“忘我”的状态,
忘记了时间、空间,
我是谁?我在那?

563232525.gif

我们进行运动、读书等活动的时候,
你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验。
如果有心流发生,
我们就会获得很大的放松度和满足感。
也就是说,
我们从休息中获得放松和满足的程度,
并不取决于休息时间的长短,
而是取决于休息能够产生多少心流。
 
20200731150622.gif

不仅如此,
Eisenberger等人(2005)的研究发现,
心流还能使人更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,
而心流带来的积极情绪,
能使人更愿意互相协作,
促进同事之间的关系。
增加了工作的参与感
从而摆脱职业倦怠。
 
什么样的活动容易产生心流呢?
一直以来,我们都陷入了一个误区
就是在该休息时,
总是想避免休息产生的麻烦
恨不得把休息过程中所有的事,
都交给机器、工具或他人代劳,
自己什么都不做,只是享受就可以了
殊不知正是因为缺少深度参与,
我们的休息才那么无趣和疲累。
所以动些脑筋、花些心思、用心投入,
才能享受到活动的乐趣。
可以是一次深度阅读、运动;
或是认真体会一场音乐会;
亦或是花点时间 ,亲近大自然,
感受江上之清风,观山间之明月;
......
这些活动都能让你“忘我”地休息一次,
从而扫除工作带来的倦怠。

20200731150828.gif
 

05.
每个职业都被需要
 

职业倦怠的问题,
其实背后真正的核心问题,
往往是认识自我的问题。 
2015年,巴里·施瓦茨(Schwartz)通过采访,
发现了三个工作满意度极高的职业,
结果或许会让你大吃一惊:
三个职业分别是医院管理员
地毯制作者发型师
这些职业看似相差甚远,
但都存在一个共性:
以此为职业的人们,
认为自己做的工作很有意义,
他们帮助别人,或者让大家的生活更美好。
 
经过新冠疫情的洗礼,
我们会发现:
每个不起眼的工作,
每个看似不重要的岗位,
其实都有它存在的社会意义和价值,
其实都被需要着,
只不过意义和价值,
平时被KPI和无尽的工作计划掩盖,
你看不到。
当危机来临,
正是无数普通到让人觉得“无聊”的岗位,
支撑着我们整个城市、国家、社会运转。
至少这个时刻,
你能感受到自己平凡的岗位所具有的使命感。
这种被需要的感觉,
不就是工作的意义之一吗?
被需要所带来的幸福感,
是任何倦怠都冲不散的。


除了社会赋予职业的价值,
我们自己也要赋予工作意义。
当你感觉职业倦怠时,
更重要的是借着这个机会要向内审视:

我是谁?
我想要什么?
我不想要什么?
我能干什么?
不再依赖他人给予意义,
自己找到并赋予意义,
才是真正能让自己持续构建自我的*大动力。
学会自己赋予工作、生活意义,
也是年轻人成熟的重要标志。
 


联系我们

CONTACT US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心理咨询预约微信      麓沁健康公众号          麓沁企业交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麓沁课程顾问

重庆麓沁心理服务有限公司

重庆公司地址:重庆市渝中区时代天街D馆时代汇12栋6层

江西公司地址:赣州市经济开发区金玲科技园一期18栋3F-15A

个体咨询:023 60849499          EAP服务:4006008985

个体咨询:186 02381782          EAP服务:17338663245

关注预约

个体咨询微信:cqluqin

EAP服务微信:GroupLQ

Q Q:77675372

邮编:400042

邮箱:luqin0@dingtalk.com

Copyright @重庆麓沁心理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    渝ICP备18000742号-1   技术支持:云威科技 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 网站地图

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