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0-08-28来自:麓小沁
01.
吃力不讨好的讨好型人格
不知道你在恋爱关系里,会不会有这样的苦恼:
“恋爱中我一直在努力取悦我的男朋友,没有了自我也没有了底线,只要他开心我可以去做一切,可是*后他却还是和我分手了。好像我的每段感情都是如此,我不知道到底出了什么问题?”
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困扰,那你很可能也是“讨好型人格”。
虽然我们很羡慕那些在感情里游刃有余的人,但现实生活中,自己却往往自动扮演起“讨好”伴侣的角色,做任何事都优先考虑对方的喜好,渴望获得对方的认同,哪怕遇到自己不愿意做的事,也很少拒绝和推辞。
大家谈恋爱的初衷都是想要开心,但讨好型人谈一场恋爱却总是受尽委屈。 一旦分手或者得不到爱了,讨好型人格就像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,开始自我否定和质疑。他们非常重视关系,会因为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而难受,甚至自省,是不是自己做得还不够好?
“明明自己对对方那么好,为何还得不到回报?”
“每件事我都考虑到他,为什么他还是不满意?”
“是我哪里没做好吗?”
“是不是我还不够好,所以才会离开我?”
……
但讨好型人格没有察觉到的是,其实讨好这件事本身,往往容易令伴侣疲惫不堪,反而是吃力不讨好。
因为无论是成为恋人还是朋友,前提都应当是尊重,没人喜欢卑微的烂好人。
心理咨询师黄玉玲说:“一个放低姿态去讨好他人的人,并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。真正有品质的关系,是真我与真我的相遇。”
所以,当你去卑微满足所有人的需求,别人只会俯视你,利用你,同时还瞧不起你。
舔狗舔狗,舔到*后,一无所有。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恋爱,也适用于社交关系。
所以,讨好型人格虽然竭尽全力去讨好他人,按照他人的期待去做事说话,可往往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。
02.
当你讨好他人时候,实际上已经承认了自己的无助感
有讨好型人格的网友曾分享了自己的经历:
“作为讨好型人格的我,身边的家人朋友都是自私型的。因为我从不发脾气,也不会指责攻击别人,所以不存在得罪人的情况。基本就是缩头乌龟的性格。 可是身边的人完全不一样。他们可以随便指责我,甚至无端对我发脾气。很多人都是想起我就找我,找我一定是有事。没事根本不会联系我。 主动约我出门的人,不一定是把我当朋友。基本上是把我当垃圾桶吐糟。对我的态度也是毫不在乎的,可以当面严厉指责我的不是。虽然很多时候,我都没有干过,但是被人家指责。我不敢反驳只能沉默。 家人都是指责型的,把所有的不幸归结到我身上。我养成了整天反省的性格,有错反省,跟朋友道歉。没错也反省,跟朋友道歉。我经常细心地给朋友准备生日礼物,这么多年,我从来没有收到过一件礼物,哪怕是一包薯片,我也没有得到过。 毕业以后别人生日我发红包,她热情地收下。我生日,她给我点赞。所有人都是大方地收下我的礼物或者我的道歉“即使我什么都没干”,但是没人在乎我是不是活着。”
从这段话中,可以看出,讨好者虽然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,可其实心里非常在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,可是换来的却是“从来没有收到过一件礼物,哪怕是一包薯片”。他付出那么多,其实只是因为渴望被人帮助和照顾,所以才会说“没人在乎我是不是活着”。这些抱怨和难受,才是发自内心的、*真实、*自然的的情感与需求。
但讨好型人格往往不敢承认自己这些情感与需求的正当性。在他们内心深处,会觉得这样的情感与需求是一件很自私很糟糕甚至羞耻的事。每句自我安慰的话,讨好他人的行为,都是在不断说服自己:我的需求和情感不重要。
他们无法像说出“今天天气很好”一样自然大方地说出“我需要你们的帮忙”这样的话。
也是因为这样,讨好型人格虽然表面是个很好相处的人,但实际上没法和他人建立真诚亲近的人际关系。
讨好型人格之所以会像上瘾一样不断地讨好别人,在其潜意识中*大的一个动机其实是:期望所讨好的对象能够对自身的这种讨好给予相应的回报,来消除内心的无助感和不安全感。
心理学家卡伦·霍妮说,“当我们感到害怕和无助时就会去讨好,尽力赢得别人的喜爱,以此找到依靠和依赖、感到安全。”
可是当你讨好他人时候,实际上已经承认了自己的无助感。
所以这种情况放到现实中就变成:
越是讨好别人,别人就越不把你当一回事,越看不起你。而你,也会愈加觉得自己一文不值,还身心俱疲。更可怕的是,一旦别人接受了你的人设,之后你只要稍有拒绝或排斥,就会遭到比普通人更多的不满和非议。
久而久之,陷在这样的泥沼里更难自拔。
03.
讨好型人格形成的原因
通常来说,讨好型人格的形成,主要是来自于童年时代因照顾者“有条件地给予爱和关注”所造成的条件性自尊。
当一个小孩认为,只有自己做对了什么,才能得到照顾者的爱。那么,他就会下意识去做去说符合他人期待的话和行为。
电影《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》中主人公松子有一个经常生病的妹妹,于是父亲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妹妹,以至于几乎从来没有正眼看过松子一眼。
松子为了让父亲注意到自己,想尽一切办法。一个意外的机会,松子发现她扮鬼脸可以让父亲露出笑容,于是扮鬼脸成了她讨好父亲的方法。但*后,她还是被自己的家庭所抛弃。
在这样家庭氛围里长大的松子,也成为了一个典型的讨好型人格。
成年后,松子谈了好几个男友:街头混混、有妇之夫等等,即使被男友殴打、被要求当妓女赚钱、吸毒,一次次被玩弄、背叛、抛弃,她仍旧全身心地讨好和付出,依然在每次受伤后全力投入下一段感情。
努力去讨好遇到的每一个人,努力让他们爱自己,可是她终其一生都没有得到她想要的爱。
*终,她被这一切击垮了,癫狂地在那斑驳凌乱的墙上写下:生而为人我很抱歉。
有人说是她的命运太不好,遇上的都是不值得托付的人。但其实归根究底,松子,已经将讨好别人当作获得幸福和爱的唯一途径。而这显然并不是获得健康关系的良好途径。
于是松子就在“渴望爱——讨好——被伤害——继续讨好”的模式中度过了她的人生。
那么讨好型人格如何才能走出这样的魔咒呢?
04.
讨好型人格自救指南
首先,讨好者要明白,你不是全能的神。
每一个拥有“讨好型人格”特质的人,内心里都有着全能幻想。
他觉得别人的情绪跟自己有关,自己的所作所为控制着他人的情绪,所以要为他人的情绪负责,想要所有的人都喜欢他。
可是矛盾和冲突在一段关系里是正常的,别人的情绪也都跟他无关。因为无论是谁,都不可能让任何人都喜欢自己。
要明白,我们有权拒绝他人,即使这种拒绝使他人感到失望,那这也是他们需要去处理的情绪,你也无需对他人的情绪负责。
其次,用“行为实验”来检验你的预设。
很多讨好型人内心都有不被认可、不被喜爱的恐惧,他们心里都有这样一个“预设”:那就是我不能够对别人说不,否则别人就会生气,从而不喜欢我,而我无法承受他们的不喜欢和生气。
讨好他人,其实就是为了平息自己内心的紧张和不安全感。
我们可以根据行为心理学中的行为实验,来检验自己的预测是否真的会发生。
具体做法是,列出几个让自己感到恐惧的事,然后从*容易、*简单的那一项开始挑战。
比如说,你总是不敢拒绝他人的请求,那么下次再遇到你不想要答应的事,你可以尝试表达自己的拒绝,看看对方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反应,这个反应跟你预设的是否一样。
根据认知行为心理学的理论,一个人改变了他的行为,就可以改变他的思想和感觉。
如果你发现,你的预设跟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,那么持续获得积极的反馈将有助于打破这个行为模式。
然后,在一个安全的关系里去做真实的自己。
讨好人格的形成一般都跟童年早期的经历有关,可能他有一对需要去照顾情绪的父母,或重要他者,久而久之,为了讨好他者而压抑了真实的自我。
关系里受到的“伤害”,也需要在关系里“治愈”。
讨好者需要去建立一段安全、稳定的关系,比如寻找咨询师。
咨询师会给来访者提供一个安全、稳定的环境,咨询师不会对来访者提出要求,更不会离Ta而去。
来访者可以在此探索自己行为背后的原因,摆脱对于外界赞赏和认可的依赖,认识到自己作为独立的个体也是值得被爱的。
*后,专注一个领域变优秀。
一个人的价值感和自尊感,往往离不开工作与成绩。尤其是在成年人的社交关系中,对方如何对待你,根本取决于你是谁。
当通过学习与工作,建立了较强的自我价值感时,也就没必要讨好他人了。当你拥有足够的价值,别人自然会尊重你,你的自我贬低并不会为你赢来真正友好的回应。
要明白,总是讨好他人,是无法吸引到真正欣赏我们的人的。
希望每个讨好者都能愉快地去做真实的自己,活出真正的自我。
CONTACT US
重庆公司地址:重庆市渝中区时代天街D馆时代汇12栋6层
江西公司地址:赣州市经济开发区金玲科技园一期18栋3F-15A
个体咨询:023 60849499 EAP服务:4006008985
个体咨询:186 02381782 EAP服务:17338663245
个体咨询微信:cqluqin
EAP服务微信:GroupLQ
Q Q:77675372
邮编:400042
邮箱:luqin0@dingtalk.com
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