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0-09-02来自:麓小沁
这几天*难过的群体,应该就是学生了吧。结束了暑假,重返学校,心理上各种不适应。一些学生在回到学校后慢慢缓解过来,但一些学生仍旧焦虑、不想上学。
这种焦虑小到**次入园的孩子,大到大学里的大学生都会出现。
他们焦虑的不仅仅是学业,还有与父母的分离、回校后的社交、害怕融入一个新的环境等等,其明显表现为情绪上的抵触,一想到开学了马上要早起早睡就难受;有些学生甚至还会出现失眠、没胃口等症状。
都是正常的,所以不需要太担心。
但一些孩子在上学后一段时间,症状会自行缓解恢复。而一些孩子仍旧处于焦虑、不想上学的状态,这个时候就需要引起重视了。
对于家长来说,如果孩子不想上学,首先要意识到的就是:孩子害怕的不是上学这件事,而是一切会与上学联系起来的紧张想法或不愉快经历。
所以,这个时候,家长的首要任务是需要搞清孩子不想上学的真实原因。
原因一:应激性事件,导致无法适应校园生活
对于一些孩子来说,厌学有比较明显的应激性事件。
孩子不想去学校,是为了逃避学校给他带来的不良情绪和负性事件。
比如在学校遇到了霸凌,被同学排挤孤立、被老师体罚或其他压力性事件,这些负性事件会极大程度上导致孩子对上学产生抵触心理。
而对于年纪太小的孩子,他们往往又讲不清楚自己遭遇的事,所以父母一时很难发现背后的原因。
而容易被霸凌的孩子,往往也跟家庭氛围有关。有可能是父母长期忽视孩子,或者在教育模式上,总是进行说教、评判,不涵容。
在这样的情况下,校园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不安全的环境,一想到要去上学,孩子就会联想到让自己感到焦虑、紧张、抑郁、低落等等不良情绪的场景。
原因二:分离焦虑引起的不想上学
分离焦虑,顾名思义:孩子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时过度的、持久的和不现实的焦虑。在严重程度上,持续时间上远远超过正常儿童的离别情绪反应,社会功能也受到明显影响。
在这种情况下,孩子离开父母时会感到害怕和恐惧。这种害怕不仅仅是发生在孩子去上学的时候,也有可能发生在孩子需要和父母分开的任何场合中。
暑假孩子一直待在家中和家人在一起,上学则意味着某种形式的分离。即使是成年人在离别时也会产生依恋、不舍的情绪,所以对于孩子而言,这种情绪更为强烈。如果孩子在小时候有分离焦虑,那么在上学期间则会表现得更为明显。
有时候,则是父母不能分离。比如送孩子去上幼儿园,父母则不时去教室门口看一眼,这样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过于紧密,那么就会更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,造成分离上的困难。
有的孩子则可能有分离创伤,比如小时候被不同的保姆带大,或者这几天在外婆家,过几天又在爷爷家里,没有一个稳定的客体,每次分离都会给他们带来不好的感受和体验。
如果在孩子小时候,父母每次与他们分离的时候,即使是短暂的分离都能与孩子好好告别,也应该告诉孩子自己走开后一定会回来的道理,那么孩子长大后能更容易接受未来的分离。
如果分离焦虑太过严重,影响到了正常生活,那么就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师了。
原因三:获得父母的关注
孩子永远渴望获得父母的关爱,如果平时家长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孩子,没有给予足够的陪伴和关心,有的孩子就会通过装病来获得父母更多的注意力,而有的孩子则会通过不想去上学的方式来获得更多关注。
或者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太高,让他们对于上学产生某种恐惧心理,害怕自己达不到父母的要求,于是用不想上学来逃避压力。
所以父母平时要多关爱孩子,不仅是物质方面,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精神及心理世界。
原因四:社交焦虑
有的孩子不想去上学可能是因为对社交这件事情产生了焦虑感。
有社交焦虑的孩子更容易敏感、多疑和孤独,在与人交往或者融入集体的时候内心特别忐忑,不想参与集体活动等社交活动,害怕在课堂上会点名等等一切需要在集体面前展示自我的场景。
作为父母,对于他们的“胆小”,要多一些温暖有力的支持、理解、同情和耐心。因为他们设想的都是*差的情形,例如“别人一定会拒绝自己”,“自己一定是冒犯了别人”等等。
孩子在外的人际关系都是复制于和父母的互动,如果孩子有社交焦虑,父母就需要思考一下,自己是不是经常评判、指责孩子。
比如当孩子哭的时候,有些父母会说:“你再哭,我们就不爱你了!”
这种恐吓孩子的方式是*糟糕的。
社交焦虑是可以医治的,若情况严重,建议及早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。
原因五:学习动机被损伤
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家长抱怨,“我家孩子什么都不用做,只用学习就行了,这么好的条件他们为什么都不珍惜?”
对他们来说,竭尽全力为孩子创造一个优渥的学习条件,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孩子干,但只做一件事都还做不好,是家长无法理解和接受的事。
其实正是因为管得太多太细了,反而成了孩子成长的阻力。因为家长没有意识到,如此强调学习的重要性,已经使学习本来有的乐趣被稀释掉了,原本该孩子做的事情,变成了为父母做的事,父母强行外包了孩子的自我功能,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,也破坏了孩子自主学习的动力。
如果孩子出现不想上学的情况,父母应该首先思考原因,站在孩子的立场想想,为什么他不愿意去上学?
然后再和孩子主动讨论,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情绪和想法。
在谈论过程中,家长要多倾听孩子,而且尽量避免下意识地去否定孩子的感受和情绪,否则谈话只能起到反向作用。孩子的焦虑不但得不到缓解,甚至会因为自己不被理解而演化成生闷气、哭泣、发脾气等等。
父母尽量不要跟孩子说“你想太多了”,而是要反问孩子“你是怎么想的?”
父母也不要担心给不了孩子具体的解决方案,孩子能够说出来他自己的感受,父母能够真正认同并接纳了他的感受,孩子就会感觉好很多。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同理心,也能促进与孩子之间的关系。
CONTACT US
重庆公司地址:重庆市渝中区时代天街D馆时代汇12栋6层
江西公司地址:赣州市经济开发区金玲科技园一期18栋3F-15A
个体咨询:023 60849499 EAP服务:4006008985
个体咨询:186 02381782 EAP服务:17338663245
个体咨询微信:cqluqin
EAP服务微信:GroupLQ
Q Q:77675372
邮编:400042
邮箱:luqin0@dingtalk.com
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,谢谢!